We Promise. We Deliver.

山东省峰谷价差市场化新模式

作者:原创 | 时间:2025-4-18 16:32:25

20254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山东省深化分时电价改革、推动新能源消纳以及惠及企业与民众等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就记者提问予以解答。出席此次发布会的有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勇、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总会计师武健、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耀华、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助理赵尔相。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构建并推行“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借助价格杠杆引导用户“错峰用电”,既实现了用户用电成本的降低,又有效缓解了电网运行压力,同时还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利用 。

 

 “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概述

山东省开创性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并实施“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该机制将一日划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依据各时段电力供需状况,施行差异化电价政策。其核心目标在于引导用户削峰填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此项创新实践不仅是山东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更为全国电力市场建设贡献了“山东智慧”与“山东方案”。

 

 分时电价机制的重要意义

分时电价机制在山东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移峰填谷”的三重正向循环。

 降低用电成本,惠及多方主体:在山东,低谷电价约为每度0.4元,深谷电价约为每度0.2元,这一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体系,成为引导用户科学调整用电行为的有力经济杠杆。于工业领域,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与柔性生产调度,将高能耗生产工序精准安排在低谷、深谷时段,从而降低用电成本;在居民生活领域,居民可选择在深谷时段为电动汽车充电,享受每度0.2元的低价;农业生产领域同样受益,以泰安市宁阳县某生态农业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营苗木种植,需定期灌溉1400亩树苗,通过将浇水时间从高峰时段的下午5点调整至平时段的下午4点,单次灌溉即可节省电费近300元。“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不仅实现了用户电费支出的减少,更推动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用户响应、节能减排”的良性互动格局。

  加速新能源消纳,推动绿色转型:作为新能源大省,山东省光伏装机容量位居全国首位,生物质发电和风电装机规模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和第五。然而,新能源发电所具有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对电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时电价机制通过价格信号,促使电力用户用电行为与新能源发电特性动态适配,为新能源消纳创造空间。近年来,山东省新能源利用率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为全国新能源消纳工作树立了典范。

  减轻电网压力,保障安全稳定: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山东省分时电价政策创新与实践》蓝皮书数据显示,山东省优化分时电价政策后,午间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约583.87万千瓦,晚峰用电负荷转移约225.51万千瓦,分别占历史最大午、晚峰负荷的5.1%2.1%。这一成果有效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拓展了新能源消纳空间,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全国首个推出深谷电价

2021年,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率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在工商业领域开展“五段式”分时电价试点工作。2023年和2024年,又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关于农业生产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推广至居民、农业领域。山东立足新能源发展新态势,其分时电价机制呈现出三大亮点:

  时段划分创新,深谷电价精准施策:山东首创“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精准匹配新能源发电特性与用户用电需求,通过更为精细的时段划分和精准的价格信号,实现电力供需的优化配置,既促进了新能源消纳,又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成为全国首个推出深谷电价的省份。

  动态灵活调整,契合能源发展节奏:山东依据不同季节电力供需特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例如,在光照充足、光伏发电量大的中午时段,将电价从峰段调整为低谷甚至深谷时段,充分体现了新能源时代的电价特征。

  优化浮动比例,强化价格引导作用:新政策进一步拉大电价浮动幅度,工商业高峰时段电价在平段基础上上浮70%,低谷时段下浮70%,尖峰时段上浮100%,深谷时段下浮90%,使价格信号更为鲜明,引导效果显著增强。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山东省将以更高的战略站位、更切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分时电价机制迈向更高发展水平。将协同省能源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加强政策宣传,扩大政策知晓度:启动“用电分时段,生活更低碳”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全媒体渠道广泛普及分时电价政策,并组织“电价政策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以现场演示、案例讲解等方式,确保政策红利惠及广大群众。

  激活市场活力,引入多元竞争主体:引入虚拟电厂、分布式聚合商等市场主体,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与分时电价机制的协同运行,打造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环境。

  借助科技赋能,提升降本增效水平:加快推进智能电表等设备升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用户用电行为,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负荷管理方案,助力用户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分时电价政策的成本节约成效

20254月份35千伏一般工商业电价为例,“五段式”分时电价时段划分与对应电价如下:低谷时段为10:00  15:00,电价每度0.35元,其中深谷时段为11:00  14:00,电价每度0.25元;高峰时段为17:00  22:00,电价每度1元,其中尖峰时段为17:00  20:00,电价每度1.2元;其余时段为平时段,电价每度0.71元。

  工商业领域:“五段式”分时电价适用于全体工商业用户,企业通过优化用电时间实现降本增效。如东营市广饶县一家大型轮胎制造企业,年用电量近4亿度,在政策引导下,将轮胎硫化工艺从高峰时段调整至低谷、深谷时段,每年可节省电费8000多万元。

  农业生产领域:2023年,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潍坊青州、济宁兖州花卉种植领域开展“五段式”分时电价试点。以潍坊青州市某花卉种植企业为例,通过优化兰花加温时间,每年电费成本降低10%2024年,政策执行范围扩大至全省农业、林木培育和种植等7个农业生产领域,各领域电价标准分别为每度0.86元、0.7元、0.52元、0.36元、0.19元,时段划分与工商业一致,农业生产领域用电优化意识逐步提升。

  居民生活领域:目前,山东省约有5200万居民用户。考虑到居民用电习惯,现阶段居民家庭分时电价暂分为峰、谷两段,峰段为8:00  22:00,电价每度0.58元;谷段为22:00  次日8:00,电价每度0.37元。居民执行分时电价后,将电热水器、洗衣机设置在低谷时段自动运行,每年可节省数百元电费。针对电动汽车个人充电桩,单独设置23:00  次日7:00为低谷时段,电价每度0.38元;10:00  15:00设置低谷、深谷时段,深谷电价每度约0.2元。电动汽车用户若在低谷、深谷时段自动充电,按每周充电一次计算,全年充电电费可降低约30%

 

近年来,通过分时电价政策引导,山东省午间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加约583.87万千瓦,晚峰用电负荷转移约225.51万千瓦。在新能源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500万千瓦的情况下,山东电网新能源利用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未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依据新能源发电特性,持续探索更为灵活的优化方式和精细的分时时段,确保市场红利充分惠及全体用户。

 

 “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的重要作用

“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依据不同月份新能源发电特性,通过精细化划分用电时段、差异化设定电价水平,利用价格信号引导电力用户主动参与削峰填谷,为提升电力系统运行调节能力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具有“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意义:

  促进新能源消纳,破解午间弃电难题:山东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8000万千瓦。春秋两季风电光伏大发,新能源出力呈现“午间高、夜间低”的显著波动,午间新能源消纳困难成为常态。“五段式分时电价”在光伏大发时段设置低谷电价,最大下浮90%,有效引导用户调整生产时序,积极消纳新能源弃电。2024年,通过该政策引导,山东电网午间增加填谷负荷最高达583.87万千瓦,增加风光等新能源消纳量23亿千瓦时,调节效果显著。

  激活调节侧资源,构建协同发展体系:创新性设立尖峰、深谷时段,进一步拉大电力峰谷价差,充分激发各类电力调节资源的响应潜力。例如,山东省将发电机组容量补偿电价纳入分时电价执行范围,推动建立储能电站“低充高放”的市场化运营模式。2021  2024年,全省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年均增长549%,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717.7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

  缓解电力供应压力,建立平衡保障机制:在全网用电高峰时段设置高峰电价,相比平段电价最大上浮100%,通过高价信号引导用户主动降低用电负荷,有效缓解全网电力供应压力。2024年,在分时电价政策引导下,全网用电晚高峰削减负荷最高达225.51万千瓦,成功弥补晚高峰时段性供应缺口,顺利应对迎峰度夏期间全网用电负荷38天破亿、最高达1.145亿千瓦历史最大值的严峻考验。

 

随着气温回升,山东省即将迎来夏季用电高峰。初步预测显示,今年全网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1.22亿千瓦,同比增长6.53%。在此形势下,需进一步发挥分时电价政策作用,引导用户错峰用电,保障全省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总体而言,“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是山东省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挑战的重要改革举措,对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关键意义。未来,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分时电价机制将与山东省电力市场体系形成政策合力,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山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