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Promise. We Deliver.

北京发布《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 年)》

作者:原创 | 时间:2024-12-6 15:08:54

12 5 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 年)》,这份备受瞩目的实施方案,涵盖了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的诸多关键层面,为行业未来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蓝图。

方案中,先是点明了北京市新型储能当下的发展基础,坦陈现存的问题,继而确立发展目标,还对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工作任务等板块做出详尽规划。就重点任务而言,主要聚焦四大关键方向:力求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推动数智融合示范项目落地;聚力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倾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具体来讲,任务部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锚定技术攻关方向。紧扣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储热储能三大核心领域,瞄准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储能安全、数据管理、回收利用这五大共性技术要点,精心组织八项核心技术的攻坚行动。与此同时,不忘前瞻布局,积极引入新思路、新技术,促进新型储能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力求实现关键零部件以及共性技术层面的关键突破。

      其二,深挖业态融合潜能。尝试把新型储能与虚拟电厂、电动汽车、智能微电网、综合智慧能源这类新业态深度融合,给光储充检、光储充换、光储直柔等前沿新技术、新模式搭好推广平台,助力其落地示范,释放应用价值。

      其三,稳步拓展应用场景。秉持安全至上的原则,在契合北京市产业安全战略的基础上,于非人员密集区域稳步铺开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像昌平区、房山区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示范区,就被重点鼓励围绕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液流电池这类高安全性储能技术路线,还有储能系统安全技术,先行开展示范应用;制造业企业也备受支持,倘若其在厂区或园区内配备新型储能设施,既能提升电力调配的平衡能力,还能削减综合用电成本,此前印发的《北京市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明确,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不超纳入奖励范围总投资 30%的比例,申领最高达 3000 万元的奖励资金。除此之外,方案还提倡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算力中心、5G 基站等终端用户,灵活探寻用户侧储能融合发展的全新场景,甚至推动新型储能跨界融入应急救灾领域,全方位拓展应用边界。

      其四,着重布局数字能源产业。积极引导重点产业区、能源央国企开放应用场景,拓宽合作渠道,吸引、培育数字能源运营技术服务商,借此壮大北京数字储能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

最后,因地制宜规划储能制造业发展路径。大力扶持企业在京落地高端生产线,支持打造全国旗舰店,构建母子工厂模式,还鼓励建设展示中心,全方位夯实产业根基,助力北京新型储能产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