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 | 时间:2024-11-22 14:32:25
随着我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企业正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2024年上半年的报告揭示了一个趋势:从AI产品到大模型、再到算力基础设施,中国的AI技术正在积极“走出去”。一些上市公司已经通过海外扩张(“出海”)实现了收益的增长,而更多的企业也在积极规划自己的“出海”战略。
“推动AI技术‘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社科院大学平台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勇坚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随着国内AI应用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和AI技术衍生的市场机会,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收入增长空间。此外,由于海外用户对付费模式的接受度较高,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走出去”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探索新的增长路径,AI产业链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业绩的增长。金山办公利用其海外用户基础,推动AI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以增加业绩。2024年上半年,金山办公的海外WPS业务实现了稳健增长。公司推出了升级版的WPS AI海外版产品和会员体系,旨在提高用户活跃度和品牌影响力,为未来的商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AI硬件领域,鸿合科技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鸿合科技旗下的Newline品牌与专注于AI教育的大模型公司Merlyn Mind达成合作,推出了搭载Merlyn AI功能的Q系列交互平板。鸿合科技认为,该产品将AI技术与公司的交互平板紧密结合,为用户带来安全、智能的内容生成和自然语言控制功能,这将极大提升用户的粘性和体验。
在大模型领域,商汤科技的绝影智能汽车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收入的翻倍增长,交付量达到260万台,参与了多个中国车企的海外项目,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云计算领域,首都在线今年上半年加强了其海外节点的布局,在特定海外市场形成了竞争优势,提升了全球服务能力,并为国际客户提供了更高效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在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中国联通将加强国际海陆缆建设和算力网络的战略布局,加速国内外一体化布局,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对于某些企业来说,AI“出海”带来的业绩增长已经显现。昆仑万维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22.05亿元,同比增长9.02%,占总收入的88.16%。昆仑万维表示,公司利用AI技术推动产品成功走向国际市场,赢得了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声智科技副总裁黄赟贺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AI‘出海’已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趋势和共识,这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潜力,也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在这场变革中,AI产品、大模型和基础设施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AI技术的国际化至少能为中国企业带来成倍的市场增长。”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AI产品和服务已经在多个国内行业得到验证,可以直接推向海外市场,这不仅减少了试错成本,也提高了海外市场的AI应用效率。因此,推动AI技术“走出去”有助于增加中国AI企业的营收,增强竞争力,并在全球AI产业的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业界普遍认为,除了技术优势,满足用户需求和开发应用场景的能力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WPS AI的国际化优势在于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金山办公的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透露。他们结合WPS的国际化经验指出,虽然国内产品在海外市场初期的市场份额不大,但金山办公的优势在于持续倾听并响应用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与国际主流产品相比,WPS在创新速度上更具优势。
“中国的AI应用已经具备了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李勇坚告诉记者,一方面,中国的AI技术和算力基础设施日益成熟,为AI应用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的AI应用在国内多个场景中已经实现落地,展现出强大的场景开发能力;同时,中国AI应用已经积累了服务大量国内用户的经验,这使得它们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更为出色。黄赟贺也根据公司的经验向记者表示:“为了更好地应对AI国际化过程中的数据合规和科技供应链中断等全球性挑战,我们正在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用户隐私,并布局多元化的供应链,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赵刚建议,国内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推广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一方面要积极适应海外市场的规则和秩序,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使中国AI产品更好地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